查看原文
其他

分数能说明什么?关照一下老师的心灵

2015-02-06 校长传媒

分数能够说明什么

文|王维审(我是百分百草根,理想是长成漫坡青草,因为是根,就会有青草漫坡的心)


我和他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。他是我23年前的学生,也就是我从高中生变成初中教师那年教的学生。


那时候,我是临时工身份,大多的心思都用在如何避免别人谈及工资、学历之类的事情上,整天小心翼翼地捂着自己的伤疤过日子。教师的职业自然也就做的有些凑合,除了自己所教的班级分数是全镇数一数二之外,很少有能够证明我是好老师的例证。不大称职的证据倒是随时可以抓过出来,比如所带两个班级的学生能够被我记住的很少很少,还能在脑子里留下清晰印象的不过三、四个人。


而他,就是其中之一,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。我教他们的时候,他的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,算不上优秀也算不上最差。在那时的农村初中,这样的学生大概和倒数第一的学生会有一样的命运,毕业回家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。因为,一个班级能够考上高中或者中专的人数,从来就没有超过五个人,而他很明显不在这五个人之列。但在他的身上,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吸引着我,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说不清楚的东西。我至今无法定义这种东西是什么,却在以后的教学中时时会遇到。这种东西很奇特,可以让你从一群人中,一眼看出他的不同。


我们聊那时候的一些趣事,很多相互并不知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明晰起来。比如,我当时感觉到他的家庭情况应该好于其他学生,因为他的衣服虽然简单但时时保持着朴素的干净;他却告诉我他的家庭其实很一般,他那个时候就想着总有一天要给一家人以幸福和尊严,所以他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人。他谈了很多我离开他们以后的事情,他的一路摸打滚爬,他是怎样创造和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,他是怎样坚守着人的尊严和荣誉,他是怎样一点点从生活的门缝里透过了丰富的阳光。


最后,他聊到了自己安逸富足的生活,自己的爱人和孩子,稳定的职业和在中层岗位上正在继续着的努力。他还提到了一些同学,一些我几乎连名字都记不起来的同学:学习最好的谁谁,在中专毕业后有了一份工作,却在政策的更迭与变化中把生活弄得一团糟;上学时候时就有些小毛病的某某,至今还没有一个稳定的生活,几乎到了生活的边缘……在他的讲述中,这些学生的影子也开始在我的脑海中一点点清晰起来。其实,不仅是他们,这些年的教书生活中,哪一年,哪一个班,不是在重复着这群孩子的生活轨迹——学习好的,我们以为他们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,但往往未必如此;学习不好的,我们以为他们会一生劳碌不安,但有时也会出乎我们的预料。


对于他们,当老师的往往习惯用分数来预测他们的明天,但我们却犯了一个很简单的错误:分数只是无数个可以衡量学生的指标之一,我们却拿它来标注学生的全部;分数只是支撑学生生命的一根藤条,我们却把它视作命运的脊梁。


更何况,只有在学生时代,分数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标签被使用。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,它能够说明什么?又能够成为什么?毕竟,只有健康的身体、阳光的心态以及没有恶习的人格等等,才能真正伴随人的一生,并终会决定人的一生。


延伸阅读:

关照一下老师的心灵

文|王维审(我是百分百草根,理想是长成漫坡青草,因为是根,就会有青草漫坡的心)


两个和我相熟的老师,在同一年,从同一所农村学校调到了城里的学校。在我的印象里,他们两个在原单位都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,算得上是两根等高等粗的顶梁柱。前几天,因为需要到我这里交一份材料,我和他们分别有了一次久别后的交流。


第一位,当他踏进办公室的时候,满脸的颓废就让我吃了一惊。接下来,他和我聊了这几年的种种“遭遇”和压抑。因为老家是农村,在城里买房就成了他最大的心病。每当听到办公室里的同事聊起自己家里闲置了多少套房子时,他都会被自卑压得缓不过气来。并且,他发现周围的人都比他强,要么是工作突出,要么是家境优越,只有他一无所有。更可悲的是,他发现自己的学生也看不起他,这些城里的孩子好像知道了他的根底,一举一动都透着十足的轻蔑。就这样,他的锐气一下子被打压下去,那颗本来高傲的心慢慢萎缩到核桃般干瘪。没用多久,他就被学校从教学一线调到了后勤,他成了单位里可有可无的人。


第二位,还没进门就听见了他爽朗的笑。以前他也很喜欢笑,但绝对没有现在嘹亮。让他坐,他坚持站着,居高临下和我交谈。他是典型的“城二代”,回到城里工作就相当于“支教”回家,既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压力,也不会遇到令人揪心的尴尬。单位的改变对他来说,就像是换了一个班级那么自然。他在农村的优秀也就顺延下来,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认可,同事关系也自然融洽。这几年,他不仅在新单位很快站住脚,还慢慢成了比顶梁柱更重要的“中流砥柱”。问他诀窍,他笑着回答:心里敞亮,干着就敞亮。


两个人的经历和结局,让我很是唏嘘一番:为什么环境的改变让他们有了迥然不同的成长?论能力,两个人大致相当,个人感觉第一位还要略胜一筹;论机遇,两个人同时得到了上升的机会,在同一年进了城里的学校。若是认真分析他们的差异,其实最明显的就是两个人进城后的心态:一个拘谨,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在孤独无助中失去了自我;一个坦荡,无忧无虑坦然而行,在心灵阳光的照耀下一路成长。


其实,这应该给我们一些启示,甚至说是警示。在教师培训方面,我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师的技能成长,备课、上课、研课,事无巨细,精益求精;在教育研究方面,我们重视的是教法学法的提高,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;在教育改革方面,我们重视的是构建课程体系,不断翻新、修改越来越多的教科书,编制越来越麻烦的课程;在教育投入方面,我们不惜重金修建越来越敞亮的教室,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,硬件建设变得越来越现代化……可是,我们却很少去关注教师的心灵成长,很少有人会问老师你累不累,甚至很少会有人走近教师,稍微驻足听听他们的心跳。


我们不断强调师德,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圣人般的要求,划出格调极高的所谓底线。我们不断细化评价,以精确度极高的考核督促教师不断疲于奔命,容不得片刻的喘息和休憩。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,让老师的心灵变得紧蹙,因为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,教师的激情和力量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愿意挤就会越来越多。我们喜欢高调强调呵护学生的心灵,为此甚至不惜为教师立下种种不能逾越的规矩,但是我们忘了一个简单的事实:一个干瘪的心灵,怎么可能滋润众多幼小的心灵。


我并不否认建学校、改课程、做课堂的重要性,我也不怀疑教师的技能和道德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。相反,我觉得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做下去,还要做的更好。只不过,我希望在做这些的同时,我们能拿出一点的时间和空间,去关照一下老师的心灵。

(来源:王维审个人博客-百分百草根)


改变教育,从这里开始——校长传媒(我们唯一的号码xzcm888)

教育创新实验交流平台

欢迎您与我们积极互动,分享您阅读文章后的感受,结合您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,我们会及时地与您交流、探讨,提供解决问题之道。如果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摸索出了新的思路可以写成文章发邮件至

xiaozhangchuanmei@qq.com

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

分享“教师卓越发展智慧”与“学生健康成长方案”

1.如何添加校长传媒?点击微信右上角的+”,会出现“添加朋友”,进入“查找公众号”,输入公众账号xzcm888即可关注。免费订阅,放心关注。

2.如何查看更多好文章?点击文章右上角…”→查看公众帐号→查看历史消息。

联系我们加QQ:2636915649

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

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,谢谢!

校长传媒研修群:344689295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“微社区-教育圈”轻松交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